凭什低调的加人创造百这家话密交么碾亿神易所压T
说来你可能不信,就在我们被996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,有个11人的小团队悄悄打破了全球人均创收纪录。Hyperliquid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去中心化交易所,最近公布的数据让人瞠目结舌——每位员工年均创造1.024亿美元的收入!这个数字不仅碾压了Tether、OnlyFans这样的"印钞机",就连科技巨头英伟达和苹果都只能望其项背。 说到Hyperliquid的成功,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Jeff Yan。这位华裔天才的故事简直能拍成好莱坞电影——从小在帕洛阿尔托长大的他,16岁那年就在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崭露头角。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到Jeff的故事时,不禁感慨:有些人的人生轨迹仿佛被命运之手刻意安排过。 哈佛毕业后,Jeff选择了高频交易这条"镀金之路"。在Hudson River Trading的经历让他对金融市场有了深刻理解,也为他日后创立Hyperliquid埋下了伏笔。有趣的是,Jeff最初尝试的是以太坊预测市场,结果因为监管问题铩羽而归。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:在加密世界,有时候最传统的交易业务反而最具生命力。 2022年FTX的崩盘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场噩梦,但Jeff却从中看到了机遇。"那天醒来看到新闻,我就知道游戏规则要变了。"Jeff在一次访谈中回忆道。在他看来,中心化交易所的信任危机恰恰是去中心化金融最好的发展契机。 Hyperliquid的核心理念简单却有力:让用户在保有资产控制权的同时,享受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体验。说实话,在DeFi领域听过太多华而不实的概念,但Hyperliquid的这种务实态度反而让人耳目一新。 最让人惊叹的是Hyperliquid的团队规模。在动辄融资数亿的加密行业,Jeff坚持不拿风投一分钱。"我们就像一支特种部队,11个人各司其职。"这种极致的精简让我想起了早期的WhatsApp,当时他们用55人的团队服务了9亿用户。 Jeff的用人哲学也很特别:"宁愿位置空着,也不要招错人。"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确保了团队的超高执行力。有时候我在想,是不是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把问题想复杂了?或许真正需要的不是庞大的团队,而是几个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天才。 Hyperliquid的成功绝非偶然。他们自主研发的Layer-1区块链实现了惊人的20万TPS,这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堪称奇迹。更妙的是他们的HLP资金池设计,既解决了流动性问题,又保持了完全的透明度。 记得去年和一个加密对冲基金的朋友聊天,他说:"现在专业交易员都在往Hyperliquid跑,因为那里的交易体验完全不输币安。"这话一点都不夸张,看看他们的数据就知道了——上线不到100天日交易量破10亿,一年内拿下80%的市场份额。 Hyperliquid的故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:在加密世界,规模不等于实力,营销不等于价值。当其他项目忙着画大饼融资时,Jeff的团队选择了一条更难但更踏实的路。 说实话,看着这个11人团队创造的奇迹,我不禁对加密行业的未来多了几分期待。或许这就是Web3精神的真谛——用技术创新打破垄断,让价值真正回归创造者。在这个充斥着泡沫与欺诈的行业,Hyperliquid就像一股清流,提醒着我们区块链最初的美好愿景。从物理竞赛金牌到加密帝国
FTX暴雷后的觉醒
小而美的创业哲学
技术创新的护城河
加密货币的新范式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朝鲜黑客组织Lazarus的狩猎季:104天内5次精准打击加密机构
- 当数字孪生遇上区块链:重塑物联网安全的未来图景
- 市场周报:当美联储遇上中美博弈,我们该如何下注?
- 国家大基金三期: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关键一步
- 精准狙击!李隆手把手教你如何完美止盈以太坊
- Web3领域投资:一个被低估的数字黄金矿
- 寒冬夜话:11.13数字货币合约交易策略与市场观察
- OpenAI人事地震:当技术精英遇上董事会政变
-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录:稳定币新势力崛起与传统巨头入局
- 比特币即将爆发?资深交易员深度解析市场走向
- 你以为在破解虚拟货币?不,你在破解自己的人生
- 市场震荡格局持续 多空博弈仍在进行时
- 拆解非洲稳定币迷局:一位金融老兵的真实见闻录
- BNB Chain的热度与价格:一场耐人寻味的背离
- 与Cosminmart创始人对话:为什么我赌上了全部身家在比特币RGB协议上
- 加密市场周记:比特币狂欢季与以太坊新机遇
- 深夜币市观察:以太坊空头再度发力,我们该如何应对?
- Arweave网关:打开永久互联网大门的钥匙
- 市场情绪崩溃:CPI数据引爆加密货币市场暴跌,我们该如何应对?
- 应用链:区块链可扩展性破局的关键拼图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