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什当我谈论账户在谈究竟们在么抽象时,
还记得2021年9月那个值得铭记的时刻吗?ERC4337标准的横空出世,就像给沉闷的以太坊生态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区块链发展的老玩家,我不得不说这个创意实在是太妙了——它巧妙地绕过了需要改动共识层的麻烦,仅通过智能合约就实现了账户体系的升级。 以太坊的账户系统就像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孪生兄弟:EOA(外部账户)生性固执但必不可少,CA(合约账户)聪明伶俐但缺乏自主性。而ERC4337就像是为这两个兄弟打造的一副"共生装甲",让用户终于可以摆脱EOA的诸多限制,就像我们终于可以扔掉那些烦人的物理按键手机一样。 让我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:想象你要去银行转账。传统方式(EOA)需要你亲自跑银行填表格,而账户抽象(ERC4337)则像雇了个私人助理(Bundler)。你只需要把转账需求(UserOperation)告诉助理,剩下的繁琐工作都由助理代劳。更妙的是,你还可以选择让公司(Paymaster)报销转账手续费! 今年2月28日,EntryPoint合约在主网上线的那一刻,我就在想:这玩意儿到底能走多远?半年后的今天,数据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——68万个AA钱包,200万次UserOp! 有趣的是,用户增长并非匀速发展,而是像三级跳远一样经历了三次关键飞跃: 1. The Capx App这个"边学边赚"的项目打响了第一枪,他们用Polygon的SDK构建了一条应用链,让AA的优势首次得到验证。 2. 接着是CyberConnect的Cyber Trek活动,让我想起早期的互联网烧钱大战,只不过这次是用AA钱包吸引用户。 3. 最后是韩国巨头Naver的ZepetoX项目,这个元宇宙玩家把Web2的流量成功导入了Web3世界。 作为一名经常分析链上数据的老手,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88.24%的AA钱包使用次数不超过5次。这就像很多人买了健身卡却只去几次一样,说明目前AA钱包更多还是被当作一次性工具。 Polygon上的情况特别值得玩味。虽然CyberConnect和ZTX占据了主导地位,但真正高频使用的却是那些进行批量转账的钱包,比如0x93这个"劳模"钱包,竟然完成了1.1万次UserOp!这让我想起早期比特币矿工批量转账的场景。 在Bundler这个赛道,Pimlico、Alchemy、Biconomy和Stackup四巨头几乎垄断了97%的市场。但说实话,现在的Bundler们就像空转的引擎——97.18%的交易只包含一个UserOp,这效率低得让我心疼。 Paymaster的表现则出人意料,96%的UserOp都选择了代付gas功能。这数据让我想起了移动互联网初期"免费模式"的崛起,果然用户对"gasless"体验的渴望是永恒不变的。 作为经历过多次行业周期的老兵,我对AA的发展既期待又谨慎。目前的AA就像2007年的智能手机——潜力无限但生态贫瘠。不过Vitalik把它列为以太坊三大发展方向之一,这个信号不容忽视。 我特别看好未来12-24个月全链游戏的发展,这些复杂的应用场景正是AA大展拳脚的地方。就像智能手机最终靠App Store实现爆发一样,AA也需要找到属于它的"杀手级应用"。 最后说句心里话:在这个行业待久了,见过太多昙花一现的创新。但账户抽象给我的感觉不一样,它解决的是区块链最根本的体验问题。也许今天它还不够完美,但我愿意押注它的未来。账户抽象的前世今生
用户增长的三级跳
用户行为观察
基础设施的角力场
展望未来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市场迎来压力测试:假消息引发的ETF彩排
- 区块链游戏开发的烧钱真相:一文看懂如何打造专业团队
- 加密货币媒体巨头易主:1.25亿美元收购案背后的神秘买家们
- 为何大陆禁止数字货币交易?香港却大开绿灯!
- 比特币即将上演减半行情?专家预测明年或将突破25万美元大关
- 比特币要吃掉全球金融资产?闪电网络放出大招
- Polkadot的蜕变之路:从高门槛竞拍到普惠生态
- 比特币3万美元大关:市场为何更可能向上突破而非下跌?
- 币市观察:多头力竭,空头渐占上风
-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稳中求进,以太坊强势突破
- 2023年10月21日区块链晨报:监管新规与市场风云
- 比特币大盗的双面人生:从技术天才到阶下囚
- 比特币ETF: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碰撞
- ORBS暴涨背后:一个老韭菜的观察与思考
- Vitalik Buterin的深度剖析:以太坊扩容之路上的四大拦路虎
- MATIC迎来7日暴涨17%:牛市狂欢还是昙花一现?
- 当DeFi遇上AI:一位金融科技老兵的观察手记
- 比特币迷思:一场颠覆认知的金融革命
- 机构资金蓄势待发:比特币ETF或将打开闸门
- 独家揭秘:SBF与政要的最后晚餐,LayerZero迎来重大升级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