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十字路加密界新玩家原生与跨口法则世界生存贵的
2025年的金融版图已经悄然改写,加密货币终于摘掉了"地下经济"的帽子。还记得当年那些对监管忧心忡忡的日子吗?现在《GENIUS法案》就像一道曙光,让稳定币摆脱了灰色地带。有趣的是,就在传统金融机构姗姗来迟地拥抱加密技术时,我们这些老玩家却开始面临一个甜蜜的烦恼——是该继续服务加密极客,还是转向更广阔的天地?
加密原生的生存法则:伺候好那些"疯子"
说实话,我这辈子见过的加密老炮儿都是些"疯子"。他们敢在凌晨三点测试一个刚上线的合约,能在黑客攻击后笑着说"就当交学费",还会把半个身家押在没人听说过的项目上。但正是这群疯子,造就了Uniswap、Aave这些传奇。他们就像硅谷里的第一批车库创业者,只不过把咖啡换成了能量饮料,把商业计划书换成了白皮书。
不过残酷的现实是,这群人实在太少了。上周我和一个做数据分析的朋友喝酒,他给我看了组数据:OpenSea上不到千分之二的用户贡献了50%的交易量!这让我想起2019年DeFi还没火的时候,我们开玩笑说"这个圈子小到每次开会都能叫出对方钱包地址"。虽然现在规模大了些,但要靠这点用户撑起大生意,每个用户都得是"鲸鱼"才行。
最头疼的是这些"鲸鱼"比华尔街的交易员还难伺候。他们随时可能被隔壁项目方多给1%的APY就卷铺盖走人。记得Blur抢OpenSea地盘那会儿吗?简直就像看一群海盗在公海上火并。所以我们这些老玩家都明白,在加密原生领域,护城河不是靠专利,而是靠跑得比谁都快——Uniswap从V1到V4的每次升级,都是在跟自己的影子赛跑。
跨界玩家的新战场:藏好你的加密身份证
说来好笑,十年前我们到处推销"区块链改变世界"的愿景,结果碰了一鼻子灰。现在倒好,沃尔玛都在用区块链追踪生鲜了,摩根大通搞起了自己的稳定币。上周我参加一个金融科技峰会,发现最火的圆桌讨论主题居然是"如何在产品里优雅地加入加密功能"。
这些加密相关项目有个共同特点——它们都在刻意淡化"加密"这个标签。就像你吃巧克力不会关心可可豆是怎么运输的一样,用户只关心跨境支付够不够快,数据市场够不够透明。我认识一个做机器人数据的团队,他们用DePIN激励数据采集,但在官网上你甚至找不到"区块链"这三个字。
最让我感慨的是这类项目的创始人画像完全变了。他们不再是那些能滔滔不绝讲上三小时共识机制的极客,而是穿着西装、拿着MBA学位的前银行家。前两天见到一个做稳定币支付的团队,CEO以前是Revolut的高管,聊起SWIFT系统比聊智能合约还起劲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加密行业真的长大了。
记得2018年Telegram发币那会儿,硅谷的风投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疯狂涌入,而我们这些加密基金却集体观望。现在回头看,那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思维碰撞。传统VC看重用户规模,我们却更在乎社区粘性;他们关心季度增长,我们盯着链上活动。
现在摆在创业者面前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:要么继续伺候那群挑剔的加密老炮儿,靠不断创新续命;要么把加密技术当作佐料,去征服更广阔的市场。前者风险高但见效快,后者门槛高却天花板更高。就像我常对创业者说的——如果你还住在硅谷写白皮书,也许该考虑买张机票去拉美实地考察了。毕竟Nubank的成功告诉我们,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传统金融最痛的伤口里。
说到底,加密行业正在经历每个颠覆性技术都会面临的"青春期烦恼"。当年互联网不也是从极客玩具变成水电煤的吗?唯一不同的是,这次变革的速度快得让人头晕。作为见证者,我很庆幸能站在这个十字路口,看着两个平行世界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。
(责任编辑:前沿)
-
今天的行情真是让人捏把汗啊!早上打开行情软件一看,比特币和以太坊这对"难兄难弟"又开始了自由落体运动。作为一名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韭菜,我太熟悉这种行情走势了。记得上个月还是一片欢腾,现在却连像样的反弹都看不到。对于想要抄底的朋友们,我的建议是别急着all in。我这些年最大的教训就是:在市场下跌时,我们永远猜不到真正的底部在哪里。与其梭哈,不如耐心等待关键均线的突破信号。我习惯看4小时图的MA... ...[详细]
-
看着DeFi市场从疯狂走向冷静,我常常想起那句老话:"只有当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"最近GRO DAO的关停决定,就是这句谚语最好的注解。一个辉煌项目的落幕记得2021年那个疯狂的夏天吗?GRO协议就像一匹黑马,带着高盛、摩根士丹利等金融巨头的基因杀入DeFi赛道。当时它TVL飙升至7000万美元,710万美元的融资让整个圈子为之侧目。可谁能想到,两年后的今天,这个曾经的明星项目正在按下终止键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看到狗狗币最近的行情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纽约方面刚刚给它和瑞波币来了个"绿名单除名"的狠招,本以为要"大出血",结果这货不仅没跌,反而像打了鸡血似的往上窜,硬是把0.062美元的阻力位变成了自己的垫脚石。还记得上周跟几个币圈老友撸串的时候聊到这个话题,老王一脸不屑地说:"监管?那都是浮云!"现在看来还真是。狗狗币不仅站稳了0.062美元的支撑位,更是在两个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下一轮牛市究竟会把Web3带向何方?说实话,这个问题就像预测明天天气一样难以捉摸。记得币安CEO CZ说过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:"DeFi规模超越CeFi很可能就是下一轮牛市的关键转折点。"这个观点让我眼前一亮——这不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去中心化革命吗?Web3入口的暗流涌动提起Web3入口,MetaMask在上一轮牛市的表现简直可以用"独领风骚"来形容。作为一个加密行业的"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我越来越觉得数字货币市场就像个脾气古怪的教授。它总会用最残酷的方式教会你做人,但只要你虚心学习,它也会慷慨地给你惊喜。记得去年有位新入场的95后朋友,用杠杆三天翻倍,结果第四天就被市场教做人,现在还在还债。这让我想起华尔街那句老话:市场会奖励你的愚蠢,直到它决定惩罚你为止。今天早盘看到大饼在25100附近徘徊时,那种熟悉的盘感又来了。说实话,当时挺纠结的,毕竟最... ...[详细]
-
不得不说,加密货币市场真是个神奇的地方。作为从业多年的老韭菜,我见证了太多币种的起起落落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对"网红兄弟"——狗狗币(DOGE)和屎币(SHIB)的现状。狗狗币的传奇之路记得2013年第一次听说狗狗币时,大家都把它当作一个玩笑。谁能想到这个从网络段子诞生的项目,居然挺过了整整19个月的熊市寒冬?最新数据显示,现在狗狗币网络已经聚集了580万持有者,完成了1.71亿笔交易,这规模简直... ...[详细]
-
当前加密货币市场寒风凛冽,投资者们终于能静下心来审视那些在牛市中被狂热掩盖的问题。Solana,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"以太坊杀手",如今再度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。MakerDAO公开称赞其代码质量,Visa也向其抛出橄榄枝,TVL数据也在温和回升。这一切是否意味着Solana即将迎来第二春?从时间维度重新定义区块链记得去年Solana价格飙涨时,大家都在谈论它的资本背景和社区生态,却鲜有人真正了解其技... ...[详细]
-
最近香港JPEX虚拟货币平台暴雷事件就像一颗深水炸弹,在币圈掀起巨大波澜。这事儿让我想起了几年前P2P爆雷时的场景,那些为问题平台站台的明星网红们最后都落得一身腥。这不,连著名港星张某某都被警方请去"喝茶"了,虽然经纪公司火速发了澄清声明,但这事儿已经在网上炸开了锅。网红代言的灰色地带说实话,现在的"网红带货"早就变味了。记得刚开始的时候,大家都是真心实意地分享好物,现在呢?几乎都成了变相的广告代... ...[详细]
-
朋友们,昨晚的市场简直太精彩了!比特币就像个顽皮的孩子,先是调皮地摸了一下12万美元的高点,然后又乖乖地回到了11.9万美元附近。说实话,这个走势让我想起了2017年牛市时的场景,当时也是这样慢慢地"磨"上去的。以太坊:这次真的不一样说到以太坊,我真的要为那些逆势做空的朋友捏把汗。现在的ETH简直就像装了火箭发动机,小时级别的低点不断抬高,这种走势在技术分析教科书上都少见。你知道吗?距离历史新高只... ...[详细]
-
Starknet:以太坊Layer2赛道的新贵,能否改写区块链未来格局?
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业内人士,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在安全、去中心化和可扩展性这个"不可能三角"面前,以太坊究竟该如何突围?这些年我见证了太多项目在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折戟沉沙,而Starknet的出现,似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。Layer2方案的百家争鸣记得我第一次听说以太坊扩容方案时,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。当时主流的解决方案大概可以分成三种:状态通道、侧链和Rollup。其中最让我感... ...[详细]